4小说网 > 谪星缘 > 流客地
加入书架推荐本书

流客地

小说:谪星缘作者:雨茗轩字数:5990更新时间 : 2013-06-20 08:06:09
    待韦妃生罢了孩子,这一行人的脚力也就快了,三天以后就到了流地,由此,废帝庐陵王李哲一家开始了潜居房州十四年的生活。

    起初的几年,李唐宗室诸王皆遭屠灭,故太子李贤的两个儿子是庐陵王李哲的亲侄,竟遭鞭挞至死。李唐宗室的亲党也不能幸免,数百家遭诛,因此。阖府上下生怕那家亲眷挨不住苦刑,信口攀扯自己出来。也遭那满门尽灭的祸事。庐陵王一家惶惶不可终日,真可谓苦不堪言!

    这一家流在房州,虽屋舍尚存体面,然实则却有难言的贫苦。以至于到了举家食粥的地步。食邑和俸禄还是有的,到了年节也有大量的封赏送来,但朝政如此严酷,闻鼓、肺石、铜匦之制<1>一立,告密之风大兴于天下。由京里带出来的、朝廷赏下来的俱是宫中之物,有心拿去典卖,他家是废帝,哪里有人敢收?

    那金银锦缎虽值钱,但也不是能当粮食吃的东西,州府衙门每月都送粮米来,但也是依据有实封的人口给发,粮米虽也不少,无奈张嘴吃饭的人更多。有了吃的也要先顾李哲和年幼的诸子吃饱。因而由韦妃起,上下近百口人,几日吃不上一顿扎实饭食是常有的事情。

    天气尚暖时,也不过只是挨饿罢了,到了冬日裹着绫罗绸缎却无钱买炭,只得生生的捱着寒冷,王邸中金铤银铤<2>有不少,但俱刻着内库<3>的文印<4>,花不出去也就和土石疙瘩一样了,倒不如通宝钱<5>管用。

    永寿县主李霜儿,年方两岁,不堪路途颠簸之苦,又屡遭惊吓,到了藩邸未及三天便一病不起了,起初只是有些水土不服之症,遣了奴婢抓着大把的银子去请大夫,结果没人敢应承。

    李哲读过些医书,自己也试着治了,但也没地方弄药材来。

    就这样拖了将近一个月,永寿主竟不治而亡了!李哲夫妇哭了几天,到了只剩下干嚎的余地了!也就觉得没什么好哭的了。

    因没办法置备棺椁,最后只得卸了一处的门板下来,李哲自己动手钉了个歪七扭八的匣子,把夭折的女儿给收殓了。

    韦妃原本也是仕宦千金,又当了这么几年娘娘,难免有娇气。如今活活病死了女儿,才看清楚真的到了要洗手做羹汤的地步了!便也只得强打精神、硬着头皮开始操持,时间一长倒是磨砺出了个泼辣的脾气,阖府上下也逐渐让她打理的头头是道了。

    说起来可笑,在他家,二三十两一个的银铤,都当是散碎银子使唤,可真的拿到市上去了,要么就是人家不敢收,敢收的也没有那么些现成的碎银子找给他。银子可以化成锞子<6>零着花,一两的银锞子能换出一贯钱来,真的一度成了阖邸上下的大发现。

    化成锞子的银两自然是没有内库的文印,也花得出去的。故而自从他家知道了可以到市上找人去化银子,这日子也就慢慢有了起色。

    注。。。。。。。。。。。。。。。。。。。。。。。。。。。。。。。。。。。。。。。。。。。。。。。。。。。。。。。。。。。。。。。。。。。。。。。。。。。。。。。。。。

    <1>(闻鼓、肺石、铜匦之制:“闻鼓”、“肺石”是古时立在衙门门口,供百姓鸣冤告状的器物。出现的时间很早,《周礼》中就有记载。但是武则天称制后,开始禁止闻鼓、肺石由衙役看管。自此百姓告状就更加自由,但是此做法也鼓励和滋生了诬告的产生。不少贵族官僚因此被罗织罪名下狱。

    “铜匦”是类似意见箱的告密用的铜匣子,全国上下,不分等级和官职,均可向铜匦内投放告密信函!而告密内容会严格保密,并送至京都,由武则天亲信和武则天本人处理。告密内容可信之人会由朝廷给发路费,专车送往京师说明告密内容。其中告密属实者会获得官职和大量赏赐。而告密内容不实者也没有罪,不会受到任何惩罚。因此武则天称制初期告密之风盛行全国,百官人人自危,因诬告而下狱者不计其数。当时又有来俊臣和周兴等酷吏当道,罗织罪名甚至成为了酷吏间相互研讨的学问!故而时人一旦被诬告入狱,就将面对生不如死的残酷刑罚。当时的政治氛围极其严酷。是中国政治史上极其昏暗的一个时代!)

    <2>(金铤银铤:铤子是元宝的前身,是长方形的金属铸块,唐代时金银作为储存货币使用时的主要形态。有各种重量等级的区别。)

    <3>(内库:是指皇宫中储藏钱财物品的仓库。)

    <4>(文印:是指镌刻在金银铤上的的文字和图章,一般是在铸模上就存在的。这种有文字印记的银两,在后来就是所谓的“文银”。因为是专作储藏使用的,故而刻有内库和官府文印的金银,一般是不会在市面上流通的。倘若被官家发现,可能因偷盗库银的罪名而摊上官司。)

    <5>(通宝钱:是古代铜质的货币,唐代之前中国普遍使用五铢钱,但到了隋末,私自铸造假五铢钱的状况十分猖獗,币制一度混乱。因此,唐高祖武德四年,朝廷首次发行印有“武德通宝”字样的铜钱,此后这类的铜钱统称为“通宝钱”。通宝钱到后世亦称“制钱”。一直沿用到了民国初年。一千“钱”为一“贯”,通常一“贯”钱等一“两”银子,这在唐代以来上变化不大,也因此,在经历了历史上数次通货膨胀后,铜钱的币制越来越低,使得后代中国的铜钱竟成了出口商品,因为铜钱的价值比当时的国际铜价还低!这种现状也直接催生了纸币在中国的发明。)

    <6>(锞子:古时,大重量的铤子和元宝,只是用作储藏。真的消费是很不方便,故而使用时,要把金银化成小重量的锞子使用。一般五两以下的银子都是“锞子”,古代集市等商业区域里专门有化银子为锞子的商家和官家机构。锞子相当于大面额的货币,故而只在铜钱计量超过一定数量之后才使用锞子。要知道初唐时期的一两银子以当前单位换算的话,价值等于三千至四千余人民币哦!)

    如果喜欢,请留下你的足迹,有任何意见都请畅所欲言!

    ()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info。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