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说网 > 谪星缘 > 含元殿
加入书架推荐本书

含元殿

小说:谪星缘作者:雨茗轩字数:7636更新时间 : 2013-06-20 08:06:26
    李显一家更完了衣,刚刚在殿前各自站定,就听见含元殿内黄钟大吕<1>之声大作,殿内太常乐<2>起,奏的是太和之章<3>,闻得此章,众人便知圣上已经升殿了。

    待这段太常乐章奏罢了,就见殿内走出一个内谒者来,那内谒者抱着云展唱到:“宣,庐陵王显、妃韦氏、世子重润…奉谕陛见!”,众人闻谕纷纷下拜,李显夫妇带着李重润叩首称“遵制” 后,含元殿内太常乐再起,奏的是永和之章<4>。三人踏着音律由一众谒者和女官引着上了龙尾道<5>,到了殿门外,稍稍正了正衣冠,便皆捧着玉朝笏<6>进了含元殿。

    三人缓缓走向御座,等到听见敔<7>声响,太常乐永和章停了,才随着礼官的唱赞行了大礼,李显待礼毕之后才开口说道:“儿,庐陵王显携妻、子叩请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陛下圣安!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显初为太子之前一直深得武曌溺爱<9>,当初生他时就是难产,初生之时也是身体羸弱,几度险些夭折,故而五岁之前李显皆是在宫中由武曌亲养。武曌诸子中只有李显让她尝过生养儿女的至苦。

    武曌固然强悍,然一别十五年今日初见此子,依旧不免心中有几分伤感,因此武曌并未言语,只是轻轻朝着站在身边的尚仪上官氏点了点头,上官尚仪便深施一礼捧着制书走到了御座前面。

    只听见柷<8>声大作,太常乐再起。那上官氏随着音律展开制书宣道:“储贰之重,式固宗祧,一有元良,以贞万国……庐陵王显,器质冲远,风猷昭茂,宏图夙著,美业日隆……孝惟德本,周於百行,仁为重任,以安万物……遐迩属意,朝野具瞻,宜乘鼎业,允膺守器…。。 可立为皇太子。所司具礼,以时册命。<10>”

    待上官尚仪宣罢册储制书,狄仁杰等人便带着两班朝臣高呼“圣明”,含元殿外号声长啸,随着翔鸾、栖凤二阁<11>上钟鼓声起,由京都各门始,长安城内顿时钟鼓齐鸣!含元殿前跪着的内外官员和各国使节也都齐呼“圣明”,由丹凤门外聚集的百姓那里也传来了“万岁”之声。

    等朝臣们又高呼了几遍“万岁”,武曌才缓缓的说道:“传朕旨意,庐陵王世子重润复立为皇太孙,封庐陵王妃韦氏为皇太子妃,庐陵王次子重福封唐昌郡王、第三子重俊封义兴郡王、第四子重茂封北海郡王。王女诸县主均晋封为郡公主,庐陵王侧妃宇文氏、徐氏俱封为良娣<15>!”

    话音一毕又是一阵“圣明”、“万岁”之声。

    武曌端坐在御座之上,众朝臣的唱赞之声直振得她衮冕上的十二珠旒微微颤动。武曌待朝臣的唱赞之声停了,才起身由众女官搀扶着说道:“传朕口谕,储贰已立,朕心甚悦,今日酉时齐召王公大臣并内外使节,飨宴于蓬莱宫麟德殿<12>”

    说罢圣神帝便在“万岁”声中由众人簇拥着,踏着太常乐太和章的音律缓缓的移驾而出。由殿内的北门出去,坐上步辇<14>往紫宸殿<13>去了。

    注。。。。。。。。。。。。。。。。。。。。。。。。。。。。。。。。。。。。。。。。。。。。。。。。。。。。。。。。。。。。。。。。。。。。。。。。。。。。。。。。。。

    <1>(黄钟大吕:“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六种阴律的第一律。作为雅乐使用的音律,黄钟大吕常被用来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

    <2>(太常乐:是古代宫廷雅乐中最高等级的乐曲,乐章内容多用于国家祭祀、元旦朝会、册后、立储等重要仪式。)

    <3>(太和之章:皇帝在重要朝会上,升御座、行进及行礼仪时演奏的太常乐章。实际上唐代史籍所载的太和之章至少曲词创编于玄宗在位时期,武周时期太和之章是否存在,已未可知!)

    <4>(永和之章:皇太子在重要朝会上,升座、行进及行礼仪时演奏的太常乐章。与太和章一样,武周时期是否存在已未可知。)

    <5>(龙尾道:含元殿东西两向各有一条盘转而上的龙尾道。但本作中所指的,却是含元殿前由殿门直达殿前广场的坡道,含元殿初建时,这条笔直的坡道“龙尾道”是存在的,但是初唐时期该坡道屡次坍塌,最终被唐朝廷弃用,含元殿才由原本的“凸”字形平面结构改为众所周知的“凹”字形平面结构。)

    <6>(玉朝笏:“笏”,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皇太子在唐代礼制里与皇帝相同,处于君主地位,故而所用当为“玉朝笏”,皇后和皇太子妃是天下的女主,亦超越九品中正制,故而所用也是玉朝笏)

    <7>(敔:音‘雨’,敔是古代打击乐器,底座是木刻或金属浇铸的伏虎,虎背上有名词为“龃龉”的二十七道齿。演奏“敔”的乐工手持名为“籈”的乐器,“籈”是竹制的,是将竹子横劈为两半后,将其纵面的一半劈为二十四茎。演奏时,乐工持籈在龃龉上横刮三次,用以表示宫廷雅乐的终结。)

    <8>(柷:音‘注’,形状像大斗,木制。面向乐工的方向有一圆孔,类似鼓槌的部件由此穿入。演奏时,奏者撞击“柷”内部三次,以向其他乐器奏者示意乐章开始及提示该乐章的节拍。“柷”仅用于古代宫庭雅乐跟祭祀音乐的开始时演奏。与“敔”的作用相近,都是示意音乐的开始,停止。“合止柷敔”一般只用于太常乐等高规格雅乐。一般雅乐、清乐和燕乐则用檀板的特殊节奏表示乐曲的起止。)

    <9>(李显初生及年幼之时,确有深得武后宠爱的记载。李显出生也确为难产。世界文化遗产——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是由时任皇后的武则天捐资建造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武则天要为幼年体弱的李显祈祷身体健康。)

    <10>(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实在没有能力编写立储制书,所以本回内容中所写的立储制书来源于《全唐文》,绝大部分内容是唐高祖册封唐太宗李世民为皇太子时,立储诏书所写的内容。)

    <11>(翔鸾、栖凤二阁:是含元殿东西两侧向南伸展而出两座高阁,唐时主要担负钟鼓楼的作用。)

    <12>(麟德殿:为唐朝大明宫殿堂之一,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宫殿之一,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三重殿建筑,规模实际上比含元殿还要大得多。“麟德殿”位于太液池西面高地,是唐代皇帝宴请群臣的场所。)

    <13>(紫宸殿位于含元殿北宣政殿后95米处,称为“内朝”,群臣在这里朝见皇帝,称为“入阁”。含元、宣政、紫宸组成的外朝、中朝、内朝格局多为后世的宫殿所效仿,俗称“三大殿”。北京紫禁城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便是继承这种格局的体现。日本京都御所,也就是旧皇宫(故宫)内的正殿也名为紫宸殿。)

    <14>(步辇:是唐代贵族的代步工具,与平肩舆一样是由人抬着的。但是步辇无厢也无顶,于平肩舆最大的区别在于抬的方式上,步辇的抬法才真的和后代的轿子相同,而平肩舆则不同。)

    <15>(良娣:是皇太子侧室的封号,属于东宫品位最高的女官,地位很高,制度上设有两人,是位列正三品的内命妇。)

    如果喜欢,请留下你的足迹,有任何意见都请畅所欲言!

    ()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info。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