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说网 > 那时宋朝 > 第六十六章 恩荫封赏
加入书架推荐本书

第六十六章 恩荫封赏

小说:那时宋朝作者:善斋居士字数:6546更新时间 : 2014-04-03 18:29:51
    晚上,随官家而去的王黼,悄悄的又折回了童贯府上,二人钻进书房,王黼便急不可耐的询问童贯:“童相公这是何意?今日官家难得这般龙颜大悦,为何不开口劝说官家?”

    童贯见王黼一脸急色,示意他坐下,这才不紧不慢的开口道:“将明莫急,老夫之前也曾与官家上疏,结果却石沉大海,将明可知为何?”

    王黼不知童贯为何会有此问,疑惑的摇了摇头。童贯解释道:“老夫也是寻思了许久,才想明白了其中关节,官家这是不愿重蹈神宗覆辙呀。”

    王黼听了这话,赞同的点了点头,心道的确,任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功绩被后人否定。

    童贯见王黼似乎明白了一些,便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官家未必不想开边扩土,只是官家必须要立于超然的地位,即便要打,也是被我们这些大臣“逼迫”的无奈之举,如此一来,胜了,是官家英明神武,输了,就是我等“佞臣”蛊惑皇上,不管怎样,官家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再者,朝中大臣不见得都支持此举,甚至不乏有人希图将我大军打下的西夏城寨交还回去,以换边境安宁。还有人表面上支持伐辽,其实背地里却对此事横加阻挠,如此才使官家迟迟未做决定。

    四年前老夫将赵良嗣带入京城,那时候却是打不得,一来是对辽国之事不尽了解,二来,国库空虚,不足以支撑战事,如今不同往日了,蔡相公改盐法茶法,铸当十,当五,当二大钱,却是让国库充盈了许多,如此一来,难保官家不动开疆扩土的心思。若是老夫所料无差,明日朝堂之上,官家会大肆封赏吕贤,让那些不愿动刀兵的大臣们看看,官家看重的还是战功,看谁还敢螳臂当车,阻挠官家的千秋大业,哼。

    听到此处,王黼总算是明白了童贯的心思,要用吕贤这颗棋子,去打击朝堂上的反战派。

    童贯派人告知吕贤,明日五更时分,与他一同入宫。吕贤虽然心知自己被童贯利用,但是却没有童贯这个官场老油条想的那般深远,只道是童贯利用自己向官家邀宠,以巩固他的权利地位。

    第二天天未亮,吕贤便随着童贯的车驾入宫,也因此未遭宫门守卫的盘问,顺利入宫。这北宋的皇宫是由从唐代的州城发展起来的,宫城的前身只是州的治所,断然不可跟长安、洛阳这样的故都相比。北宋的皇帝也不热衷于大兴土木,雍熙三年,宋太宗欲扩建皇宫,可是北宋那些钉子户就是不愿意搬迁,宋太宗身为一国之君,也不敢强拆,只得无奈作罢。

    此时天还未亮,一路上有灯火指引,到了皇帝上朝的文德殿,童贯自进殿议事,留下吕贤在殿外等候传召。

    吕贤看了看殿外站班的金甲带刀侍卫,立刻放弃了四处看看的心思,老老实实的站在殿外等候。

    这文德殿应该是不大,吕贤站在门外还能隐隐听到里面的声音,群臣山呼万岁之后,冷寂了一会儿,接着便传来嘈杂的争吵声,似乎在为建造什么王府而争吵不休。吕贤听的好奇,不由的朝殿门走近了一些,却被门口站班的那名侍卫用眼神给逼退,吕贤讪讪的朝对方一笑,不敢再近一步。

    等了将近一个时辰,殿内的争吵声都起了三波,吕贤才听到一声尖锐的传唤声“宣吕贤入殿!”此时打殿内弓着腰走出一个年轻的太监,先是高喊了一声“宣吕贤进殿”,然后便转头对吕贤说道:“你可是童相公带来的吕贤?”

    吕贤点了点头道正是,那名太监面无表情的说道:“随我进殿面圣。”说完便转身,迈着碎步跨过文德殿的门槛儿,吕贤平复了一下内心的激动,赶紧跟着太监走了进去。

    走在火红的地毯上,吕贤的腿不由的有点打颤,大殿之上,金碧辉煌,可惜吕贤未敢仔细打量。朝堂之上,两边拿着笏板的文武大臣,此时无不侧目,眼神怪异的打量着吕贤。走到大殿中间,太监悄悄与吕贤做手势,让他止步,吕贤赶紧停步,朝龙椅上的徽宗恭敬的拱手行礼。

    徽宗点了点头,一副严肃的表情让吕贤免礼,接着便轻轻一挥手,从徽宗身旁又走出一名太监,却是拿着一卷圣旨,走到龙椅前的台阶处,捏着嗓子高声说道:“吕贤接旨。”

    吕贤一听,脑子当场就懵了,未曾料到竟然有接旨这一出,赶紧九十度弓腰行礼,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那太监见吕贤只是行礼,却未曾出声接旨,也有点愣了,转头看了看徽宗,后者却只是微微一笑,放在膝盖上的手轻轻挥动了一下,太监立马会意,开始宣旨:“门下:朕闻知鼓城县事吕望北者,守土有方,御敌有术,不惧夷虏,舍身报国,死社稷以求忠孝,朕虽痛心,亦感宽慰,实乃众臣之表率,特追赠宣正大夫,食邑千户,实对二百户,以彰其功。其子吕贤,忠厚贤良,怀瑾握瑜,应蒙先祖之荫,加封吕贤为光固军指挥使承事郎,承接郓王府建造事宜,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吕贤晕头晕脑的听完这通圣旨,此时宣旨的太监走下台阶,到了吕贤面前,将圣旨递到吕贤手边,笑意盈盈的说道:“承事郎接旨谢恩吧。”吕贤条件反射似的接过圣旨,有种做梦的感觉,怎么无缘无故自己就成了军队的指挥使了?这难道就是童贯向我许诺的天大的好处?

    正在迷惑之时,突然一个白胡子老头身手敏捷的跳了出来,冲吕贤大喝道:“且慢!”吓得吕贤一个激灵,圣旨差点都拿不稳了。只见白胡子老头转身,拿着笏板恭敬的与徽宗行了一礼,脸上明显带有怒气道:“启禀官家,如此厚赏却是不妥,那吕望北不过是个八品知县事,其子何德何能,得死事荫补承事郎,这也是正八品官阶,如此岂不是有违父子纲常?”

    徽宗听了此话,脸色微微有些难看,此时站在右边大臣首位的童贯,冲左边的王黼递了个颜色,后者也是跳了出来,白了那老头一眼道:“余侍郎所言差矣,刚刚圣旨已经追封吕望北为宣正大夫,乃是正五品官阶,荫补其子个正八品的承事郎又有何不可?余侍郎刚刚口出狂言,说官家不妥,到底是何居心?”

    余侍郎听到王黼这通话,气的胡子乱颤,却因言辞不当,被王黼揪住了鞭子,不敢再辩,恨恨的瞪了王黼一眼,退回到朝臣队列。

    此时,又有一名中年大臣走了出来,却是显得沉稳的多了,与徽宗毕恭毕敬的说道:“启禀官家,吕望北虽死国,但却是他职责所在,就算有功,连升七级似乎也有不妥,如此,岂不是寒了其他官吏之心?”

    徽宗装作点了点头,却是没有开口说话,此时王黼退回队列,又有一名老臣走了出来,对着那名中年大臣说道:“白大人此言,却恰恰是寒了地方官吏之心,为官者,自是守土一方,造福百姓,吕望北于鼓城县为官六载,兢兢业业,颇得当地百姓爱戴,一介书生,遇战事能挺身而出,带领厢兵多次与西夏散兵激战,光是这份功劳,也能升任州官,更别说他忠心报国,死于任上,官家今日厚赏吕望北,恩荫其子,他日那些地方官吏,深感官家皇恩,哪敢不尽心尽力?”

    这位白大人沉思了一下复又说道:“朝廷自有法度在,官吏升迁,自有典章可寻,怎可为了一人,而罔顾朝廷礼法?”

    “哈哈,有功则赏,有过则罚,自古皆同,难道你认为官家因循守旧,不懂得变通?”

    “大胆郑达夫,竟敢诋毁官家?本官何曾说过此话?”

    “哼,你白蒙亨说了半天,不正是此意吗?”

    一时间此二人在大殿之上便吵了起来,看得吕贤莫名其妙,心道:皇帝还在上面坐着呢,你俩就在下面唾沫横飞的,胆儿可真大。偷偷看了一眼徽宗,只见他端坐在龙椅之上,看着二人在下面吵得面红耳赤,脸上竟然闪过一丝笑意,然后便朝着二人怒色道:“够了!”声如洪钟,威严无比,郑达夫与白蒙亨二人这才赶紧住嘴,向徽宗告罪,退回到百官队列。

    此时徽宗对吕贤说道:“你且退去,明日到官告院领取官身,自有主事会与你详释你的差事,退下吧。”

    吕贤对着徽宗行了大礼,口称谢主隆恩,托着圣旨缓缓退出了文德殿,此时殿内争吵声便复又响了起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info。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