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说网 > 秦关墨雪 > 第四章 龙渊僧,年少扶摇万里志
加入书架推荐本书

第四章 龙渊僧,年少扶摇万里志

小说:秦关墨雪作者:月破字数:7536更新时间 : 2014-03-20 17:13:49
    半月多后,节气已过大暑,咸阳郡附近气温转凉,树叶已开始发黄掉落。一入关中地区,入眼便是千里良田金灿灿正值丰收之季。距离长沙郡数千里之遥的大秦都城咸阳城外,走来了两位青衣儒生,正是楚平遥和苏年师徒二人。

    师徒二人半月来日夜兼行,不再入城流连。远离官道,选那罕无人迹的山林野径,施展惊人的身法直掠而过。每日清晨于山巅观日淬炼真气,行至巨瀑大江,便顺流之下,感悟天地之造化。苏年初次下山,每日追着楚平遥风驰电掣,耗尽内力。但苏年天性坚忍,平心静气,避免一切不必要的消耗,停下休息之时,不顾身体酸痛难耐。抓紧打坐恢复真气。半月下来,竟把苦练十年的真气锤炼凝实到极致,气随意动,几欲勘破八品之境。

    楚平遥一身青袍依旧洁净如新,脚步不徐不疾,点头赞许道:“行千里路,胜读万卷书。年儿此番收获不浅吧?”

    “师傅说得是,这半月间,年儿的见识阅历脱胎换骨。”苏年的儒袍早已破损更换,尽管如此,仍是缝缝补补,满是补丁。

    楚平遥回头看了一眼爱徒,心下暗叹。这孩子品性根骨,皆是世所罕见。若不是当年自己挺身庇护,这天纵之才早毁在那些阴谋之人手中。

    “年儿,此番为师带你出山入咸阳,一则是让你失散多年的姐弟团圆,再则是带你回宗门祭拜祖师,正式入我儒家宗门。此外第三件要事,便是参加二十年一度的百宗会盟。”楚平遥负手望天,边走边道。声音虽轻,在苏年耳里却字字清晰。

    苏年想起自家身世,沉默了一会,才轻声回答:“我与姐姐失散多年,当时年幼不能记事,师傅您也不告诉我太多,不知姐姐是否认得出我。这百宗大会,是天下百家之盛会,我却是期待已久。”

    “不错,当年发生的事情,一来为师所知不多,二来牵涉太广。为师虽为儒门宗主,亦不能只手遮天,只能将你庇护于门下。你若想查出水落石出,还得与你五师兄好好请教一番。”楚平遥长叹一口气。怜爱地看着一手养大的徒儿。

    提到五师兄,苏年神色一转,悲伤之意一扫而空:“年儿自记事开始,就是子重师兄与师傅在旁将我养大。小时候我贪吃山中酸枣,子重师兄便每日下峰采摘与我。师兄走后,我还哭了半年!”

    楚平遥想起往日山中与两位徒儿的日子,也不禁哈哈大笑道:“你入山之时才两岁,路都走不稳,还是子重把你抱上清源峰来。那几年,你没少尿在他身上,他千金之体,居然也不生气。”

    苏年心道,子重师兄究竟是什么身份,师傅还故意不说,掉我胃口了。苏年抬头问道:“师傅,子重师兄这些年都在咸阳城内么?”

    “我知道得也不多,每年你令狐师伯会给我飞鹰传书一封。听说子重这些年在咸阳城算是站住根基。”楚平遥微笑回应了苏年的问题。

    眼看师傅也不准备告诉自己更多,苏年也不再追问。这些年来,自知身世坎坷,终有面对的一日。因此终年苦练不辍,从不叫苦抱怨。苏年每日跟随师傅读书观日,练精养意。除了儒门至高心法圣典八乘心鉴还未修炼圆满,儒宗名震天下的观山意与观海剑法均已淬炼得精纯无比,只差临门一脚,即可融为一炉,跨入八品踏空之境。此次千里苦行,更是将儒宗绝学御气术融入轻功身法,奔行转折之间宛如飞鸟游鱼,浑然天成,身法之快远胜一般的八品高手。

    师徒对答之间,远处平原中的一座壮丽雄城逐渐清晰起来,出现在眼前。城墙连绵直达视线边界看不到边际,城墙比长沙郡城还要高一倍。苏年眼力极佳,可看见城墙上往来的都是披甲军卫,戒备森严。这就是大秦都城,历时三百年战火不毁,最终秦帝一统天下后,被定为万世之都的咸阳。

    楚平遥却没有直接带苏年进城,两人转出官道,走上了城西的一座唤作秋鸣山的低矮山丘。这一路树荫茂密,秋风吹来清凉无比。沿着山丘小道行走一个多时辰,一座道观出现在师徒二人面前。道观门口种有一棵巨大的银杏树,枝繁叶茂,垂下来的枝叶甚至挡住了道观的门匾。仔细分辨下,上书“龙渊观”三个古篆大字。

    楚平遥笑道:“此树栽于商周之年,曾传说有仙人在此树下休息小寐,睡醒之后却误了仙家法会。急急欲跳上仙车驾云离去,却一脚踩空,一头把那边上的山峰给撞出了个大豁口子,此峰便被后人称为仙人跳。后来有丹士寻到此处,建了龙渊观,意图沾点仙家灵气。”

    “这传说倒也有趣,只是此山比起我们的清源峰,格局未免小气许多!”少年儒生初出茅庐,忍不住和自家山门做了比较,上下打量着这座古朴道观。

    “山高未必藏仙,水浅可困游龙,年儿莫要小看了这龙渊观。此观不但留有道家始祖老子的真迹。此间观主更是我多年好友,曾为宫中御前大丹师,百宗高人求丹者络绎不绝!”楚平遥含笑驻足,轻叩道观门上的一对古朴铜环。

    楚平遥叩门后,即退后数步。不多时,门轴吱嘎转动,观门打开了半扇。不料,从龙渊观中,却走出了一个肤色焦黑,赛似火炭的番人。这个番人满头毛发卷曲如球,眉毛胡茬皆与肤色混作一团,显得眼白闪亮刺眼。看不出具体年岁,但应在四旬开外。番人身着枯黄长袍,体式与中原人士大不相同。长袍仅覆一肩,斜穿过左臂腋下,绕体围裹。胸口挂着一串拇指大的念珠。赤脚跨出观门便双手合十,向着目瞪口呆的师徒鞠了一躬。

    “今日观中主人前往咸阳城赴会,先生可是寻访萧观主?”番人张口却是中原雅言,只是转折之处含糊而过,声调也是古里古怪。

    “我乃观主至交好友,已多年未见。尊者可知其何时归来?”楚平遥面容一整,还了一礼。苏年也跟着鞠了一躬。

    “观主出门前说今日必返。此时时辰不早,先生可稍作停留,我领二位在入观稍候,观主应该不久便到。”番人让开身形,对师徒二人做了个请的手势。

    “无妨,我便在此树下静候,年儿你随尊者入观走走。”楚平遥踱步来到古树下一块巨大的青石边,盘腿坐下,闭目养神。

    苏年随着番人跨入道观大门,便见院中另一巨石横置于中,看来是天生于此,并非人力移来。巨石上书一大字“正”。番人在旁解释,此处去六十里为函谷关。数百年前老子西出函谷关化胡前,途径此山,见杏树参天,长枝垂地,青牛便上前抬头嚼食树叶。老子回望关中,随手在此石上手书一“正”字,方才离去。

    “尊者博学,在下不及万一。请问尊者是何方人士,亦在龙渊观中修行么?”苏年天资好学,见番人不是中原人士,有意询问。

    “小僧阿那律,来自西南万里外的身毒大陆北方一小国。十八岁远行东游,途径雪山沙漠,历时十年之久,方抵达咸阳,借住于此,已有三年。”番人阿那律双手合十对苏年说。

    苏年惊讶道:“尊者为何远离故土,东游至此?这一路必是艰辛无比!”

    阿那律微笑道:“为传我佛宗教义,我师摩诃迦叶尊者命门中弟子,或扬帆出海,或赤足向北,或游走身毒大陆。我与数位师兄欲往东行,前往藏密高原传教,无奈雪山参天无法穿越。只得耗费六载绕过喜马拉雅山北麓,几位师兄南下前往藏密高原。而我却听闻一龟兹商队说再往东行,可抵达大秦国。我便越过塔里木沙漠,一路东行至此。”

    这万里东游何等艰辛,在阿那律口中却蜻蜓点水般,轻描淡写不以为意。苏年心中敬意大起,恭恭敬敬地朝阿那律行一大礼:“尊者意志坚定世所罕见,令晚生汗颜。”

    苏年又道:“晚生此次随师父出山,行程千里,便大开眼界。自觉见识广博,今与尊者相比,方知道自己竟浅薄如井底之蛙。惭愧惭愧!但不知尊者为何身在龙渊观中?”

    阿那律叹道:“小先生抬举了,我自幼便入佛宗修那苦行之禅道,以佛门玄法加持本心,对常人来说,风餐露宿坎坷艰难的万里长路,对我而言却是锤炼身心的金身大道。”

    阿那律接着道:“至于我为何落脚龙渊观,当年我到咸阳城后,沿街弘法却罕有人理睬。一日龙渊观萧观主寻上门来,与我论那佛家金身与道家金丹的优略,几番辩难各有所悟,他见我居无定所,便邀我来此落脚,这一晃亦有三年了。”

    楚平遥在清源峰隐居时,每年有大量儒门典籍被送上山来,另外还有一些百家杂书,苏年几乎都翻阅过。其中一本《九州地理志》,就是一名西域旅行者的所做的笔记。书中记载了大秦疆域之外的许多神秘国度,如东海众岛、西域诸国、北戎草原、南蛮众山。而西域诸国是唯一主动与大秦往来经商的化外之国,西域特有的大宛良马、葡萄美酒与五彩斑斓的玻璃器皿等珍宝,都会被黝黑的波斯龟兹商人携带穿越沙漠而来。西域诸国商人的足迹遍布大陆,他们所见的化外之国种族繁多,风俗信仰与大秦截然不同,盛行于身毒大陆的佛教在书中亦有记载。

    苏年虽然性情温和如玉,但毕竟年少好奇,便拉着阿那律仔细地问起东游途中详细所见。而阿那律来咸阳后,极少与人来往,就算观主萧若云也只与他谈那修行之道。被苏年一问,旋即被勾起了人生中那段难以忘怀的旅行,两人盘坐院边石凳边,一问一答,愈发投机。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info。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