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说网 > 不准放屁 > 第六十四章 焚书
加入书架推荐本书

第六十四章 焚书

小说:不准放屁作者:战我字数:8094更新时间 : 2013-03-07 01:51:04
    “烧书罗……烧书罗……”

    整个“东西国”,回荡着这个声音皇帝“东来西往”,有一天,灵机一动,脑子里又冒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天才设想――烧书(准确地说,是烧一切带字的东西)。整个国家,人心rì坏,全无“礼义廉耻”,一门心思专在钱孔里,再也出为来,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啊?人们都在想些什么?他们都在追求什么?

    为了挽救世道人心,为了建设合谐家园,皇帝“东来西往”决定,进行一次彻底的,触及灵魂的思想教育,这不仅触及皮肉,更要触及灵魂。这次,不能有一个遗漏,要起码管用五十年。

    一群毫无信仰的人,百无禁忌,无所不为,是最可怕的人,“金钱和权势”主宰了“东西国”,全天下,只有这两个是硬通货,而且可以随时互换交易。“虽然权势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子,可以拉着它的鼻子走。金子是永不变质的商品,是绚丽的花朵,皎洁的月亮和灿烂的太阳。”物质极大丰盛,人心极其堕落,这就是当代社会的“顽疾”。

    作为皇帝,当然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解决当代的问题,造福当代的人群。“我们赞赏,那种真正的政治家,就像赞赏,那种给我们写下了,人间最宏伟诗篇的人一样。永远放眼未来,赶在命运的前头,超越于权力之上。”“东来西往”眼里,总是饱含热泪,他无限悲悯地俯视着――纭纭众生,念诵着“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从理论上说,皇帝是最爱国爱民的人,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既然整个天下,都是自己的产业,所有黎民都是自己的儿女,作老板,为人父母的,当然应该好好经营,慈爱众生

    “东来西往”决定,效仿“千古一帝”――秦始皇,来一次“焚书”(注意!只焚书不坑儒)。想当年,秦始皇一味追求长生,不惜血本,结果被方士、术士,这些江湖骗子,骗得团团转。这些骗子,骗财骗物不说,还诋毁秦始皇是傻蛋,残暴不仁,只能速死,不能长生。不料隔墙有耳,这话被秦始皇的耳目侦听了,汇报到他那儿,屡屡被骗,连不死仙药的鬼影,也没见到的他,不由得大怒。下令,坑杀供职“秦廷”的460个方士。

    “焚书”和“坑儒”是两码事,关不连在一起。秦统一天下后,为了禁锢人民思想,实行“愚民政策”,根据《韩非子》的法家理论,皇帝实行dú cái统治,总揽一切大权,所谓“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秦始皇在丞相“李斯”的怂恿下,决定烧去六国史书,“诗书礼乐”,诸子百家的专著,只剩下“农书”、“历法”和“医卜星相”等书不烧。

    在“东来西往”看来,秦始皇所以成为千古一帝,关键就在于“焚书坑儒”,天底下的读书人,实在太不像话,整天皱着眉头,指东划西,这也看不顺眼,那也不好,搞得人不得安生,永无宁rì。他最反感这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都是我的,我是老板,关你一介小民什么事,我要怎样就怎样,我要如何就如何,外人不必置喙。都是“顾炎武”这个撮鸟,说出这句大逆道的话,引得后人,竟相效仿。

    天下所以大乱,就在于这些,自视过高,自命不凡的读书人,煽风点火,逗引人心,使民不安于民,工不安于工,商不安于商,士不安于士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

    要彻底挽救世道人心,必需得来一次――“思想风暴”,来一次彻底的“大扫除”。鉴于秦始皇的成功历史,“东来西往”要在全国“大焚书”。

    为什么称为――“大焚书”呢?因为在“东来西往”看来,秦朝所以十五年亡国,就在于“焚书坑儒”。坑儒没有必要,韩非子不是说:“禁心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消灭,是最笨最傻的办法,赢得了千古骂名,且于事无补。

    焚书又不够彻底,一个当皇帝的,做任何事,都要有始有终,做到最好,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绝,号称“千古一帝”的嬴政,竟不明白,《皇帝手册》的第一条,真是令人遗憾。当然对待两千两百多年前的,历史人物,我们应报历史之同情,他毕竟,不能脱离自己的历史局限,在他前,还没有皇帝,只有“三皇王帝”(三皇是燧人、伏羲、神农,五帝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皇帝是嬴政最伟大的发明。

    既然“皇帝制度”,是秦始皇开创的,当然不可能有什么,如何做皇帝的教科书,更不用说“帝王术”和“厚黑学”了。一切都得从头摸索,摸着石头过河,因此秦始皇做得不成功,是历史的必然,他是一个探路者,牺牲自己,成全别人(指后代的皇帝)。

    我们学习历史,就是要鉴往知古,以古人为鉴,避免重蹈覆辙。唐人“杜牧”,曾在《阿房宫赋》中哀叹:“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当代青年历史作家“当年明月”(原名“石悦”)的,jǐng世名言是,“我们对历史的最大教训,就是我们从来没有――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一代人倒下来,下一代人又倒下了,使他们倒下的,往往是同一个深坑。人们太善于遗忘了!善忘对于过rì子,当然很好――“难得糊涂”吗,但是搞政治搞管理,就不行了。皇帝就是,天下的最高管理者,他必需吸取,所有历史经验,用全人类的优秀文化,武装自己,不如此,你就坐不稳龙椅。

    “东来西往”的“焚书令”,是销毁一切带文字的东西,首当其冲的当然是书籍、杂志、报纸、期刊,对联、招牌、广告牌、挂历、商标(带字的)、合同、账本(带文字的,纯数字的可以不烧)、悔过书、道歉书、情书、黄书、漫画(带字的)、电视和电影的字幕、电脑的cāo作系统和文字页面、使用说明、刺字纹身、rì记、作文、打油诗、狗屁诗……

    总之凡是,沾染文字的一概,在消灭之类。你也许会问,这样一来,人民该如何生活,如何交流呢?别急,这一切,英明的皇帝,早就考虑周全了,要不怎么是,人家做皇帝,而不是阿狗阿猫做皇帝呢?没有文字,还有语言,对于生活交流,并不会造成太大障碍。想当年,猿人茹毛饮血,穴居野处,不知父母,何论语言文字,不是照样过来了吗?

    一切事,都会习惯起来,虽然,开头会有些不适应,但久而久之,就会觉得,并不缺少什么。为了丰富,民众的文娱生活,“东来西往”天天写“博客”,发在“新浪网”,供子民学习揣摩,他弄小说,也写诗歌、散文,还学“莎士比亚”创作戏剧,真称得上是“文学多面手”。

    有总聊胜于无,在别处见不到文字的人们,只好天天上网,看皇帝的博客,博客名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在文章中,“东来西往”,苦口婆心地教育大家,要爱人如己;犯而勿校,“若有人打你左脸,连右脸也要转过来,由他打”;一口唾沫吐到了你脸上,不可擦,要任它“唾面自干”(《圣经》中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勿以暴力抗恶,不要追求尘世繁华,应寄望于来世的天堂,皇帝的话对的就是对的,错的也是对的,因为他代表天意,有绝对服从的义务,不要仇恨要化解,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附录:【焚书坑儒事件简介】

    焚书坑儒是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秦朝。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第二年,两个术士(修炼功法炼丹的人)侯生和卢生暗地里诽谤秦始皇,并亡命而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御史调查,审理下来,得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全部

    “焚书坑”及“坑儒谷”遗址坑杀。此即为“坑儒”。两件事合成“焚书坑儒”。)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info。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