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说网 > 大楚兵戈 > 第222章 长安霸王骑(二)
加入书架推荐本书

第222章 长安霸王骑(二)

小说:大楚兵戈作者:易水丹心字数:9454更新时间 : 2013-10-08 03:19:25
    长安城在大楚历代皇帝历经百年的修建之中,早已成为整个风云大陆最大的城市,帝国天子脚下,每天都会有无数不同的人,发生着无数不同的事,但没有一件事情会逃过这个帝国真正的统治者的眼睛,只要是他愿意知道的事情。

    已经被皇帝谥号为让皇帝的镇国宁王唯一的孙子,三年前因一场关乎帝国东北强藩的命案而离开长安的清淮郡王项宁,在刚回到长安之后便聚集近百世家精英子弟,迫使正当得宠的帝国丞相杨钊与贵妃最疼爱的堂弟长宁侯杨銛让出刚刚住了一年的宁王府,并且答应归还被其秘密“侵占”的宁王府封邑。

    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对于表面上已经不怎么过问国事的当今皇帝项风来说,完全可以不闻不问,或者在臣下将这件事报告之前,皇帝是不会作出任何反应的。但出奇的是,锦衣卫关于这件事的谍报在这一晚的晚些时候,便被当今皇帝身边的近臣高岩摆在了还未曾安睡的皇帝御案之上。

    高岩是一个宦官,但他却不是那种声音奸细,心理方面多少有些阴暗的普通宦者。高岩的出身极为神秘,至今仍是一个谜团,更为神秘的是他一身高深莫测的武学。只知其在女皇年间便被从岭南进入宫中,其人年轻之时便是文武双全,颇有眼光肚量,颇得女皇武曌赏识。其最为人称道之处,便是慧眼识珠于年少之时倾心交结时为临淄王当今皇帝项风,当年今上骑兵诛杀韦氏与安乐公主,并参与谋划立临淄王为太子等诸事。武帝登基之后,因其功勋卓著,故此深受信任,数十年来加官进爵不断,更是让其掌握大权。

    高岩具有独到的政治眼光和决断能力,有大将之风。近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项风实在是不可能有精力将日夜不停的处理朝政,与帝王享受自己创造的盛世大楚所兼顾起来,逐渐的帝王选择了将部分大权下放予所信任之人,因此为其立下过汗马功劳的高岩与贵妃的堂兄杨钊便成了皇帝选定的人选。中书令、内阁首相杨钊虽然职掌内阁,内阁诸事大半一言而决,但他决定了的事情却不敢不让宫中的帝王知道,所有的奏折最终还是要呈递入皇宫大内。帝国诸事,事实上小事由高岩决定,大事则由宫中的武皇帝御览圣裁。

    帝王不理朝政,却并不代表他会完全放弃亲手创建起来的盛世巅峰之中的大楚帝朝的绝对控制,至少武帝项风自己是这么认为的。虽然帝国内其实很多人都知道,盛世的大楚帝国在近些年来正在许多因素的作用下不可避免的走向下坡路。

    当今的皇帝项风饶有兴趣的拿起了御案之上被高岩特意选出来的谍报,喵了几眼却是仔细的读了起来。不得不说,锦衣卫的暗探送来的谍报不但及时而且非常的详细,不但起因、经过、结果清清楚楚,甚至连其中的每个人物之间的对话,包括连最后清淮郡王项宁招来壮声势的世家子弟都是谁家的公子少爷大半都明明白白。更难得的是,这执笔汇报之人的文笔更是不错,虽为了赶时间而仓促而就,却是将整个事情的汇报写成了故事般,读来并不枯燥。

    武帝项风将手上的谍报放下,站起身来凝视着案几后墙上的一副画像。画像中的人戎装笔挺,持剑而立,一双有神的眼睛正望着看着他的人。

    “大哥,你可以放心的,那个孩子长大了,是时候可以继承你的一切了。”已经年老的帝王眼神却依旧炯炯有神,眼神中射出的目光却是复杂难明。

    皇兄其实一点都不比自己差,唯一不如自己的恐怕就是那颗心不够硬,并不像自己那样咄咄逼人。当年诛灭韦后之乱,虽是自己首举义兵,可若是没有皇兄项宪的支持,恐怕那些开国之时的大世家,是不会那么轻易的表明他们的态度,让自己顺利的发动宫廷之变。若不是皇兄的谦让,恐怕这皇位也不一定会属于自己,而帝国的盛世依旧会来临甚至比现在更好。皇兄为自己做了那么多,可是自己呢,临了仍是放不下忌惮之心,仍是皇兄,甘愿率军西征,并驻守与天方整整二十余年,皇兄一家,更是在为自己为帝国的南征北战中牺牲无数,甚至连几个儿子都分别战死沙场,最终只留下一对孤苦无依的姐弟。

    在皇兄和花奴临死之前,自己先后拍着胸脯保证会照顾好那对姐弟,可自己呢,最后又做了什么,不闻不问也就算了,在宗室世家重臣的眼里变得刻薄寡恩也就罢了,最终还要逼得芷香和亲吐蕃,姐弟分离还不够,还要逼得那个孩子远离长安,去钦察经历无数的血雨腥风。

    帝王的眼眶渐渐的湿润,“朕应该是这世上最无情无义的人了吧,对不起皇兄,对不起花奴,也对不起芷香。”

    侍立在一旁的骠骑大将军高岩并没有插言,数十年与帝王的相伴,早就让他知道了什么时候保持沉默,什么时候该说话。此时的帝王正处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高岩的嘴角露出了一丝难以察觉的微小,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更完成了宁王临终之前的嘱托。有些事情并不需要做得太露骨。

    他高岩虽是个太监,却也是一言九鼎,他既然答应了要照顾那个不凡的少年,他自然就会做到,即使有时候要做一些危险的事情。若没有当年的宁王项宪,自己恐怕早就死在了女皇武曌的盛怒之下,也就不可能有今天权倾朝野的高岩了。

    清淮郡王的事情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否则皇帝这些年来也可能冒着天下之大不韪而对宁王府可谓是刻薄寡恩到极致。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项家破军之说,这本是大陆之上的隐秘,但他高岩恰恰是能够知道的人之一。破军血脉的出现乃是羽族大楚与中州汉人的救星,但对知晓这辛秘的大楚皇帝项风眼中来说,却是恰恰触及到了帝王的逆鳞。破军乃是只有在羽族与中州大乱之时才会出现,是与秦族七杀相生相克的命星,也是这乱世将临的征兆,可他的帝国正是大楚百余年来最为鼎盛之时,怎可能会出现倾覆的大乱。他项风自登基以来,便发誓要做夸三皇,超五帝,下视商周,使万世不可及的千古一帝,他的帝国又怎会遇到这灭国的乱世?

    十几年来,雄才大略的帝王都无法相信这个事实,因为不相信,所以厌恶,所以要远离,所以才导致了他对清淮郡王项宁姐弟的刻薄寡恩不闻不问,几乎本能的想让他们远走高飞,永远也不要回来才好。可是这样一来,帝王这些年来却无时不刻不在受着良心的折磨,感觉自己对不起替他让国守国的宁王。

    高岩受到重托,自然不会放弃帮助项宁的机会,而今晚这少年所做的事情却无疑是个天赐良机,所以他才将这件谍报特意放在帝王的桌案上,所有关键奏折密报的最上层。对帝王的性情了如指掌的高岩很笃定,笃定今晚皇帝肯定会中自己的小小计谋。

    果不其然,皇帝项风不再自言自语,而是指名道姓的问道,“力士,今日那孩子的事情,你怎么看?”

    高岩深吸一口气,他知道,皇帝想问的并不是他的意见,帝王的决定恐怕在看完谍报之时便已作出他如今要做的却是乘热打铁。“老奴恭喜圣上,贺喜圣上。”

    “朕喜从何来?”

    “陛下慧眼识珠,挑中的杨相国交托国事,却不想杨相国不但治政能力之强让老奴佩服,更兼且其颇识得大体,更有护佑帝国功臣之心。知晓清淮郡王小小年纪远赴钦察历练,宁王府偌大的府第会有小人窥伺,特意安排长宁侯爷入住王府,护持王府的同时又能帮助小郡王大理封邑,在小郡王回到长安之际,立刻将一切都交还,此等大公无私之心,正是陛下和帝国所需要的。”不得不说,高岩的言辞犀利,虽然表面上免不了有给如今正当红的杨家拍马之嫌,但话里话外仍是替项宁说话。

    “力士,你想要替那孩子说话便直说好了,为何还要去夸杨钊,那小子什么的信,朕还是知道的。”帝王虽老,这眼光手段却越发老辣,王者的威严更是日益凝重。

    “陛下圣明,昔日陛下曾对宁王有“世袭罔替”之言,臣只是想君无戏言。”高岩此时大着胆子,小心翼翼的说道。

    “你是在告诉朕,朕背弃了对皇兄的诺言吗?”帝王怒道。

    “老奴不敢。”

    “世袭罔替,罢了,力士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你去下道旨意,将宁王府的一切都正是赐还给那孩子吧。至于长宁侯那边,我自会让贵妃出面安抚。好了,你退下吧,让朕一个人静静。”皇帝最终还是说出了自己的决意,面对皇兄的画像,他终再硬不起心肠。

    “诺。老奴告退。”

    “等等。”

    “陛下还有何事吩咐老奴?”

    “记住,是宁王府的一切,所有的一切,包括霸王骑。”帝王转身说道,眼神中闪过一抹意味不明的神光。

    高岩豁然回头,不知是因这意外之喜,还是这意外之惊,“陛下,您连霸王骑都要给那孩子。”

    “那孩子不是在钦察立过许多军功吗?项王可是来信多次夸赞过他,既然这样,我大楚的勇将,朕自然要重用。更何况,朕当年可是说过,霸王骑也是宁王府世袭罔替的,除非子嗣断绝,朕可不想让你们在背后说是个食言的昏君。”帝王脸上的笑意更浓。

    “下旨,赐清淮郡王申息营校尉,入申息营编制。将霸王骑作为清淮郡王的私军,告诉他,朕希望看到霸王骑重新恢复昔日的荣耀。”转眼之间,项风便报出了一系列的任命。

    “诺,老奴遵旨。”望着重新负手看着画像的帝王依旧挺拔威严无法看透虚实的背影,高岩轻轻退了出去。

    厚重的大门隔绝了殿内殿外,高岩的心中此时只有无数次跳过的四个字,帝心难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info。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