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说网 > 争宋 > 第二百九十八章 地方的应酬
加入书架推荐本书

第二百九十八章 地方的应酬

小说:争宋作者:金坐佳字数:9616更新时间 : 2013-05-19 18:15:17
    沈括沒进门之前。王旁把他形容的上通天文下晓地理。简直就是无所不知的神人。苏小妹暗想。这该是如何一个人。王旁所说加十分。她是知道。是夫君赞扬自己说对了意思。被沈括这么一打着岔。小妹扑哧就笑了出來。

    王旁赶忙将二人做了介绍。沈括见苏小妹也不是外人。他便拉这王旁的胳膊说道:“你这小子。那时候在京城的时候咱们怎么说的。”

    “怎么说的。”王旁一愣“你说过两天來看我。一等就是一年多~”沈括埋怨到。

    王旁吓了一跳。怎么这还要唱起來不成。不过他也想起來。自己第一次南下之前曾经说过:等他路过扬州去看沈括。不过那次走内陆。并未经过扬州。所以沈括的埋怨也不是沒道理。他笑道:“沈兄别來无恙啊。我看你这又折腾新鲜物件。估计也沒空想起我。哈哈”他指着沈括书房里摆设的那些浑仪。漏壶。家具等物说道。

    沈括摸了摸。这些被他精心改制的物件。“我生平就好琢磨这些东西。这么毛病是改不了了。你不也是这样吗。我都听说了。你把圣上的龙床龙椅都改了。你比我强啊。。哈哈。”他笑了笑又说道:“贤弟啊~。你看你这喜事也不提前通知我。贺礼我也沒准备。这么着……你看这里的物件儿你喜欢什么。我送给你~”

    苏小妹一旁偷笑不语。心想王旁夸了半天这个人。自己还以为也和自己相公一样。不说才貌出众。至少也是一文人学者。这一见面倒见沈括憨憨厚厚。圆圆乎乎。生的就有几分不像读书人。说话也是大大咧咧的。一说这贺礼更是有趣。别人送王旁金银都怕王旁看不入眼。这沈括拿这自己改制的小东西当贺礼。未免有些小家子气。

    她的这点小心思哪里讨的过王旁的眼睛。王旁指着这套燕几说道对沈括说道:“这些可是沈兄的心血。向來你很少赠与他人。这可是件厚礼。如今我正想在此添置宅院。再开设一间银行分号。我看这组合家具不错。我娘子也是喜欢。不如沈兄将他送给我如何啊。”

    沈括皱起了眉头:“组合家具。”他恍然大悟王旁说的那组燕几:“哦~。你说是它啊。兄弟你真是好眼力。千挑万选的选了一件不是我做的东西。~”

    话音一落。苏小妹更是忍不住笑了出來。王旁听了也笑了。“哦。难道还有比沈兄心思奇巧的人么。”

    沈括略带严肃的说道:“虽然我听出了你是在奉承我。可是我还是很欣慰。哈哈。” 三人人一起笑了起來笑罢。沈括问道:“兄弟这次來扬州是为了什么事。刚才你说要在扬州开什么银行分号。银行是个什么生意。而且我刚听侍卫來禀报说什么镇南王來了。这又是怎么回事。” 这个沈括还不如一个高邮的县令消息灵通。可见平时的心思大多用在研究上了。

    王旁便把自己第一次南下以及回京之后被封王。以及在京城开银行的事对沈括诉说了一遍。沈括一边听一边点头。五官还一会惊一会喜的。所有的表情都写在脸上。 最后王旁告诉沈括。这次來扬州就是了解一下此地的情况。等安顿好邕州的事。便调派人马在扬州也做一家银行分号。

    沈括听完问道:“这么说兄弟要在扬州呆上几日了。”

    “正是。开银行可不是小事。我还要劳烦沈兄您点事呢。”

    “嗨。你现在是镇南王。能有什么事要劳烦我。”沈括一撇嘴说道。

    王旁微微一笑:“沈兄如今是扬州的司里参军。我临从京城出來打听了一样。扬州的知府。通判我都不很熟悉。劳烦沈兄要代为引荐。”

    “你看你。你现在是王爷。想见谁那还不容易。不过。要依我说啊。你见见他们也就见见。毕竟他们主持地方。不过我刚听明白你这银行的生意。我觉得有一个人你一定要见的。”

    “谁啊。”

    “当今宰相的女婿李格非啊。。”

    王旁一听李格非。离开惊讶的问道:“文叔也在扬州。他任何职。”

    李格非王旁可是非常熟悉的。他即使父亲的学生。也是自己的好友。而且除了李格非是宰相王珪的女婿之外。王旁还知道。李格非会生一个女儿。就是大名鼎鼎宋代才女李清照。他和李格非有好几年沒见面了。沒想到在扬州能够碰上。

    “我就知道。你肯定和他相熟。他现在不在扬州。但却管淮南东路的事。”

    王旁现在对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已经十分了解。他知道宋朝基本上是两级制。即府、州、军、监为一级。县为一级。宋朝的地方官均以中央官吏派出任“知xx事”。高级官吏则称“判xx事”。以州为标准单位。多称“知x州军州事”。知州照例兼厢军正印职。除知州外。每州设“通判”一人。其地位类似隋朝通守。州一级发出文件。必须通判签署。才能生效。目的就是要牵掣一下知州的权力。

    所以。王旁要办银行的事一定有知府和通判这些在地方上有威慑力的事。但在地方之上有一大区。称作“路”。路一级的机构和职官。有监司和帅司。沈括既然说到李格非虽不在扬州。却管着淮南东路的事。心中大喜忙问道:“他现在何处。是做何监司。”

    沈括说道:“他所在到是不远。而且这几天就要到扬州來。你找他才是正对的人。如今他是在漕司。正是淮南东路的转运使。(漕司即转运司。长官称转运使。负责一路的财赋和监察)就连知府和通判都要看他的脸色的。”

    王旁一笑。自古官大一级压死人。更别说地方和中央的差异。更笑。无论古今。想做什么事。无非就是一张关系网。自己前世虽沒有什么太突出的专项。但却在生意场打拼。早将这关系网看的透彻。更别说自己穿越到了宋朝。竟然给自己这么好的一个身份。刚來宋朝的时候年纪小。但结交一堆朋友。现在这些人慢慢都起來了。而且将來也都会成为朝廷的中流砥柱。那这张大网中可是做起事來如鱼得水。

    见王旁并不急于走。沈括忙张罗着给王旁安排住处。又亲自去请知府和通判來见。 这天晚些时候。沈括又派人到王旁的下榻处。请王旁到府上一叙。并说扬州知府和通判也都到了。

    又见应酬。苏小妹嘱咐王旁少吃酒。王旁笑道:“这种应酬都是应酬不完的。虽说李格非是主漕司。但地方的人是万万怠慢不得。”

    扬州府衙的后宅有大小不同的院落。宋朝官员走到哪都会有官邸。扬州大小官员的官痒。都处在府衙后面这大小院落群组中。王旁穿庭过院。心中不由感叹。比起京城只见庄严华贵的建筑。扬州的庭院园林。更多分精巧细致。隋炀帝为开运河三下扬州。尽管宋代扬州经历战火。但仍见亭台星布。堤柳如烟。远近的厅堂。亭观。塔桥在柳树遮掩下若明若暗。更显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别致。

    王旁进入府宅。早有人传话进去。听说镇南王來了。房中的扬州知府与通判都从厅堂出迎了出來。见王旁迈步进了庭院。沈括招呼到:“來。镇南王。我与你引荐……”他说着指向一位老者:“这位。便是咱们扬州的知府”老者别看有六七十岁。但身份所限。见到王旁这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也得躬身施礼。“下官胡宿”

    王旁忙扶住他:“胡知府免礼”口中说着。心里却想。这么大岁数怎么还沒退休呢。

    沈括又王旁引荐另外一个人:“这位就是扬州的通判。”

    这位通判看年纪四五十岁。也拱手向王旁说道:“在下王拱辰”

    王旁一看这个王拱辰。心想这人我认识啊。。这人要是扬州的通判。以后的事还真未必好办。这个王拱辰。以前是翰林学士。也曾代理过三司使。但是说话办事总是不得仁宗喜欢。就比如说仁宗在位时期想推行“庆历新政”。这个王拱辰就是最积极的反对者。到后來。他的好友湖南转运判官李章、潭州知州任颛贱价强买死商人的珠宝。罪行败露后被抓。王拱辰将全部珠宝都贿赂给了后宫。结果终于被弹劾。现在在地方上做一名通判。虽说也是掌握一州的权利。那又怎么比的了京官呢。只是王旁想到这人对“庆历新政”就如此抵触。不知道过了这么多年之后。他的想法是不是会有所转变呢。

    四个人进入厅堂。宽敞的大厅。一张会客桌摆在厅堂正中。桌上摆放着准备好的酒宴。众人请王旁上座。落座之后又互相客气了一番。听说王旁打算在扬州看家银行。知府胡宿和通判王拱辰都看过了旨意。忙异口同声说道:“这是好事。王爷如果有需要下官做的事。定是在所不辞。”

    王旁举杯说道:“那日后还请各位同僚多多担待。”

    众人笑着饮罢。沈括说道:“王爷。你还是请这二位多担待吧。我处理完手上的这个案子也就回京城了。”

    此时席间的气氛已经不是那么拘谨。王拱辰转头向沈括问道:“你手头那件案怎么还沒审完。我还等这你给我妹夫捎封信去呢。”

    沈括哈哈笑道:“那案子有点棘手。你给谁捎信。你妹夫。那不是你姐夫吗。”

    “我妹夫~。”王拱辰又坚持说道。

    沈括一看王旁:“王爷。您先给断断。这醉翁到底是王通判的姐夫还是妹夫呢。”

    王旁一听这里怎么还有欧阳修的事。但看连知府都低头笑了笑。王拱辰更是自顾笑的得意。一边笑一边说道“旧女婿为新女婿;管他大姨与小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info。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info